时间:2014年11月6日下午 14:00-16:0 0
地点:3200威尼斯vip(大学城校区)文清319
时间
|
主讲人
|
题目及内容
|
14:00-14:10
|
讲座致辞
|
14:10-15:00
|
李世海
|
工程科学与数值模拟
简述了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工程科学”的基本思想、概念及方法论;说明数值模拟是工程科学的组成部分;论述了数值模拟与基本理论、室内试验和解决工程问题之间的关系,借助数值模拟反分析说明数值模拟的重要性。
|
15:00-15:10
|
讨论
|
15:10-16:00
|
冯春
|
工程灾变中的破裂度、可靠度以及CDEM方法的工程应用
介绍了一种刻画工程材料灾变程度的物理量——破裂度;基于输入参数的概率特性探讨了工程灾变的可靠性问题;给出了CDEM方法在土木、水利、港口、矿山、油气、机械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
16:00-16:10
|
讨论
|
公益交流活动的背景介绍:
地质灾害预警依然是当今科学界和工程界的难题。国家973资助的《重大工程地质灾害的预测理论及数值分析方法研究》项目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作为该973项目的首席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地质灾害研究团队从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新的评价体系,并形成了相应的数值方法及计算软件。新的理论体系具有普适的意义,对于工程灾变中的一般性问题都具有指导意义。在过去的两年里,力学所团队就新的理论和方法与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汲取专家意见,不断改进。开发出了地质灾害过程分析软件1.0版。该软件是供业内科研、高等院校、设计单位等免费使用的公益软件。
本次交流活动特邀请“地质灾害全过程计算分析公益软件”的开发专家与骨干,系统介绍该公益软件的核心理论与方法、软件的基本架构功能、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等。
简历
李世海,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非连续介质力学及工程灾害(中英联合)实验室主任;973项目《重大工程地质灾害预测理论及数值模拟方法》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地质体力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目前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地质体变形与破坏的数值模拟方法、岩土中爆炸波的传播及其振动规律。他和他带领的团队开发了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模型的离散元方法(CDEM),该方法可用于定量地描述连续和非连续介质的力学特性、模拟脆性材料从局部破坏到整体破坏以及长距离运动的过程;开发了基于该方法的计算软件,该软件具有较强的计算功能,并且可以用GPU(图形处理器)加速计算,在个人计算机上计算速度比CPU速度提高两个量级,计算规模也有大幅度提高。李世海研究员发表论文百余篇、拥有近20项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冯春,男,32岁,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主要从事非连续介质渐进破坏全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CDEM)研究。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软件登记1项,专利2项。主导开发的“CDEM科研版软件”在模拟材料渐进破坏过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真实刻画材料内部微裂纹的萌生、扩展、贯通过程及材料碎裂、运动、碰撞过程。
]]>